开篇:夜经济升温背后的"洁净密码"
初秋的高原西宁,褪去了盛夏的燥热,却迎来了夜经济的蓬勃热潮。东大街的青绣手作摊前围满拍照打卡的游客,饮马街的烤羊肉串香气四溢,莫家街的酿皮、甜醅子摊位前排起长队......当暮色降临、华灯初上,这些承载着城市烟火气的夜市街区,正成为市民消夏、游客体验"高原夜生活"的热门打卡地。然而,人潮涌动带来的垃圾增量、油污溅洒、公厕压力等问题,也成为考验城市管理能力的"必答题"。
面对这份"夜经济考卷",西宁市城中区市政公用服务中心以"绣花功夫"推进精细化保洁管理,创新推出"人力加码+机械协同+动态调度+服务延伸"的全链条模式,用"夜间不打烊"的服务,为夜市经济注入清新活力,让升腾的烟火气与整洁的市容环境相得益彰。
一、人力加码:精准"补位"守护卫生防线
夜市的卫生管理,首要是解决"人多、摊多、垃圾多"的痛点。城中区市政中心针对东大街、饮马街、莫家街等重点夜市周边人流密集、营业时间长(通常至凌晨1点左右)的特点,精准实施保洁力量"补位计划"。
"我们在原有基础上,专门增加了13名延时保洁人员。"中心环卫科负责人介绍,这些保洁员采取"三班轮值+错峰上岗"模式:傍晚18:00至22:00,重点清理摊位周边散落的竹签、纸巾、包装袋;22:00至凌晨1:00,随着摊主陆续收摊,集中清扫地面油污、搬运大件垃圾;凌晨1:00至3:00,则针对滞留的散客和保洁盲区进行"收尾作业"。
更值得一提的是"全时段覆盖"的保洁网络——从白天常规清扫,到傍晚摊位撤场,再到深夜散客离场,每个时段都有专人负责。在莫家街,保洁员马师傅每晚19点准时到岗,他的工具包里除了扫帚、镊子,还备着去油污的专用刷子:"晚上游客多,烤肉摊周围油渍重,得用热水加去污剂及时冲刷,不然第二天路面就黏脚。"正是这样细致的"守夜人",让市民游客能够"逛得安心",不用担心踩到垃圾或滑倒。
二、机械协同:深度清洁提升环境质感
如果说人工保洁是"精细针脚",那么机械化作业就是"强力引擎"。城中区市政中心巧用白天"空窗期"(早9点至下午5点,夜市摊位未出摊时段),启动"机械化深度清洁模式",让夜市环境从"干净"向"清爽"升级。
在大新街夜市,每天清晨7点,两台洗扫车便缓缓驶入街道。高压冲洗车先对路面进行预冲,将积累的油污、灰尘冲至雨水篦子;随后洗扫车紧随其后,通过旋转扫盘和吸盘,将污渍连同垃圾一并吸走。"重点区域还要手动辅助!"操作员小王告诉记者,针对雨篦子缝隙和烧烤摊集中的转角处,他们会用高压水枪近距离冲洗,再用铁铲清理顽固油垢,"有时候一个篦子要冲十几分钟,但看到晚上游客踩上去不沾鞋,值了!"
这种"机械臂+精细化"的人机协作模式,不仅提升了清洁效率(单日可完成传统人工3倍以上的作业量),更解决了人工难以处理的卫生死角问题。经过深度清洁的夜市街道,地面不见油渍反光,石板路恢复原本色泽,游客漫步时更能感受到"清爽的消费氛围"。
三、动态调度:灵活清运破解"垃圾潮汐"
夜市垃圾的最大特点是"潮汐式产生"——傍晚6点后游客增多,垃圾量每小时递增;凌晨散场后迎来峰值;而白天则相对平稳。对此,城中区市政中心建立"流量监测+动态调度"机制,让清运节奏"跟着需求走"。
"我们根据实时人流量和垃圾箱满溢情况,灵活调整清运时间和频次。"清运队队长介绍,常规生活垃圾中转站在夜间延长开放至21:30,确保摊主收摊后的首批垃圾"即产即清";针对大新街、莫家街等"垃圾高产区",则加派1辆环卫垃圾压缩车"驻点值守",严格执行"定人(固定司机)、定车(指定车辆)、定时(每30分钟巡查一次)"机制,确保垃圾"产处同步清"。
在莫家街经营酸奶摊的马大姐深有感触:"以前收摊时垃圾桶总爆满,汤汤水水撒一地,现在压缩车就在路口等着,我们收拾完推过去就能倒,路面干净多了,顾客也愿意多停留。"
四、服务延伸:细节之处彰显民生温度
夜经济的活力,不仅体现在美食与购物的热闹,更藏在公厕是否干净、休憩区是否整洁等"微体验"里。城中区市政中心聚焦"小公厕、大民生",以精细化服务为夜经济筑牢"洁净底座"。
"我们对夜间需求大的商业街区及重点路段,开放了5座24小时公厕和4座延时公厕(服务至凌晨2点)。"环卫科工作人员介绍,每座公厕均实行"一人一厕"专职保洁制度——保洁员每两小时全面清扫一次,每日进行不少于4次的消杀和除臭作业,确保无异味、无污渍。在东大街的24小时公厕,记者看到,洗手台配备热水和烘干机,镜子明亮无水渍,角落还摆放着绿植,"以前半夜上厕所总担心味道冲,现在这里比家里的卫生间还干净!"刚逛完夜市的市民张女士笑着说。
不止于公厕,中心还对夜市周边的休闲座椅、路灯杆、广告牌等公共设施进行每日擦拭,对雨水井口定期清理防堵塞,让市民游客在每一个细节处都能感受到城市的用心。
结语:以"不打烊"的坚守,赋能夜经济高质量发展
夜幕下的城中区夜市,灯火可亲,街巷如新。从延时保洁员的脚步声,到机械清扫车的轰鸣声;从深夜值守的垃圾压缩车,到24小时公厕里的暖黄灯光......城中区市政公用服务中心用"不停歇的脚步"和"不降温的热情",将精细化保洁融入夜市经济的每一处肌理。
"下一步,我们将继续探索'智慧环卫'管理模式,通过安装垃圾满溢监测传感器、优化保洁人员调度系统,让服务更精准高效。"中心负责人表示,要让洁净的市容环境成为夜经济的"金字招牌",让市民游客既爱这里的烟火气,更爱这里的清爽与温暖。
这或许就是城市管理的最高境界——在守护繁华的同时,让每一份热闹都有干净的注脚;在服务民生的细节里,为经济发展注入更持久的活力。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baojie.org.cn/xinwen/hangye/2279.html
版权声明:除非特别标注,否则均为全国保洁服务资质公示平台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。